钩针里面最基础的图形之一是圆。
为什么这样说呢?
钩针有两个最基本的起针方法,一个是环形起针,另外一个就是锁针起针。当锁针起针的时候,它是往返钩织,片钩的基础。这个留着后面再讨论。另外一个起针方式是环形起针。通过环形起针可以不用往返钩织,同一面的钩织是形状一样,同样也可以做出多种形状。
最基础的形状是圆。稍微变换之后可以变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锥体、圆柱体、球体。
你只要掌握了环形起针,会短针,短针加减针,你就可以勾出一个简单的玩偶,草帽,巫师帽,篮子……所以圆是最基础的一个形状。通过了解圆形是怎么构成的,我们可以掌握钩针的数学密码。
先直接说结论:
下面是论证过程
计算过程如下:
设:短针的长和宽相等,均为1(即一针短针)。当钩完第1圈的时候,圆半径是一针短针的宽1,圆周长公式是L=2πR,(此时π取整数值3)。所以第1圈的圆周长是2*3*1=6,在这里我们需要取整数(因为针数只能是整数),即6短针。同理,第二圈,圆半径为2短针(织了两圈),圆周长为2*3*2=12短针。
第三圈,圆半径为3短针(织了三圈),圆周长为2*3*3=18短针。
第四圈,圆半径为3短针(织了三圈),圆周长为2*3*4=24短针。…所以:环形起针,(短针)第1圈,钩6短针。6第2圈,钩12短针。12第3圈,钩18短针。18第4圈,钩24短针。246-12-18-24……这是一个以6开头,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第5圈,第6圈,第7圈…总针数都可以推算出来。公式为:第N圈的总针数等于6N。我们有了总的针数,那么怎么把这些针数分配呢?
我们发现每一圈都需要增加6针。但这六针是不能一口气直接增加上去,根据圆的特性,它需要均匀分布,也就是要分6次增加。所以每一圈可以分成6份,每份增加一针,共6针。如此,可以写为:第1圈,6短针。 6x (6)第2圈,6次重复2针,即6次短针加针,6V(12)第3圈,6次重复3针。即6次1个短针,1个短针加针。6*(X,V)(18)第4圈,6次重复4针。即6次2个短针,1个短针加针。6*(2X,V)(18)……第5圈,第6圈,第7圈…加针方法都可以推算出来。公式为:第N圈:6*((N-2)X,V)(N>3)了解这个加针规律之后,我们就可以很顺利地看懂这个图解。环起R1. 6XR2. 6VR3. 6(X,V)R4. 6(2X,V)如果加针的地方总是在同一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会和别处不太一样,会凸起来。就像写毛笔字的时候,每一次都要在那个地方停顿一下就会有个角。
我们每一圈都是重复停顿6次,所以如果是按图解来的话,就会出现一个六边形。而错开加针位置,则可以得到一个圆形。
错开加针的方式有多种,各家版本不一样,效果都差不多。
我们已经知道怎么织出一个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织出一个更为平整的圆?在钩织的时候,你会发现用公差为6的圆形图解进行钩织,越到后面它的边会越卷起来。
所以有人就更喜欢用公差为8的圆形图解。(尤其是在钩杯垫,包底的时候)。
但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人的手比较松。所以导致公差为8的图解会有像荷叶一般的卷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很少看到公差为7的圆形图解,可能是因为双数更容易计算的缘故,所以大家都更倾向于用公差为6,8。但是我们知道,公差为7也是一个圆形。我们最后总结一下:短针圆形图解是以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这同时也是圆形的通用公式。
钩织圆形时需要错开加针,不错开加针会得到多边形。
7,8为公差时的等差数列会比公差为6时更加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