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些人來說,不管是和父親關係緊張,還是多年沒聯絡,每年八月都是一場情緒試煉。看著別人分享溫馨的對話或親密合照,心裡卻泛起一種說不清的抽離感。你不一定討厭他,只是習慣壓下那些說不清的複雜感覺。這個節日,提醒你們之間沒說出口的事,比說出口的還多。
為什麼這麼害怕讓爸爸失望?
那個總是沈默、不輕易表達愛意的爸爸,彷彿就是「社會」的化身,有權威和規範,有評價和獎懲。你不是怕爸爸生氣,你是怕搞砸期待、失去認同。這也是為什麼當你做出人生選擇時(不升學、不結婚、不穩定),最怕聽見他說:「你真的想清楚了嗎?」我們內心的壓力感,常來自一個混合角色:既是爸爸,也是體制。而你的人生,不需要永遠交報告。
對愛的理解,常常從父親開始扭曲
很多爸爸是不發火也不示愛的類型;你記得他的嚴肅、沉默、甚至是突然的情緒失控。從那時起,妳學會壓抑脆弱,也不太相信自己值得被溫柔對待。那不是妳的錯,只是他也不懂怎麼表達愛意。但這樣的你,會不自覺地把「忍耐」當作親密關係的基礎。
不需要等爸爸改變,才能療癒自己
你可以同時承認他做得不夠好,也承認自己渴望被愛。有時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一直等他來開口,來和解。但是,你也應該好好理解爸爸的成長背景和環境,也許他從來沒有看過身邊任何一個男人道歉,這對他們來說真的太困難了。關係有裂縫不是你的責任,從理解開始,你就能離開那個受傷的位置。
父親節,你不需要演出溫情
有些人過節會送卡片、有些人會選擇不聯絡,怎麼做都沒關係,重點是你想怎麼面對。如果你覺得今天只想好好和自己待著,不必解釋。不用把「不孝」貼標籤在自己身上,這是一種對自己的情緒照顧。父親的角色既複雜又私人,不需要別人定義怎麼過節。
在成長過程中,爸爸教會你什麼?
你跟爸爸的關係,有沒有哪一刻讓你印象特別深?也許你曾因為他的冷暴力覺得受傷,也可能是他總是記得幫你撥蝦殼。父女的關係複雜,不需要只往溫情那面看。你對爸爸的情緒,是可以被說出來的。留言和我們分享,你跟爸爸還有哪些話沒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