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梅赛德斯 (消歧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3月27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梅赛德斯-宾士"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类型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子公司成立1926年6月28日,99年前(1926-06-28)创办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代表人物康松林 总部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标语口号Das Beste oder nichts.(The Best or Nothing.)业务范围全球产业汽车卡车公共汽车发动机产品豪华车服务金融服务汽车维修所有权者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部门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梅赛德斯-奔驰EQ网站www.mercedes-benz.com
“Mercedes-Benz”的各地常用名称中国大陆梅赛德斯-奔驰 港澳梅赛德斯-平治 马来西亚马赛地-奔驰 新加坡马赛地-宾士 台湾梅赛德斯-宾士
梅赛德斯-奔驰(德语:Mercedes-Benz,根据地区与时期的不同分别有奔驰、宾士、平治、梅赛德斯、朋驰等多种中文简称),是一家以豪华和高性能著称的德国汽车品牌[1],总部设于德国斯图加特。旗下产品有各式乘用车、中大型商用车辆。目前梅赛德斯-奔驰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之一。
初期主要以1886年推出的梅赛德斯-奔驰S系列为主,目前其为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中轴距最长的车,主要竞争对手为宝马 7系列、捷豹XJ、雷克萨斯LS及奥迪A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推出了梅赛德斯-奔驰E系列,其主要竞争对手为宝马 5系列、奥迪A6及捷豹XF,其中的E为德语的“Einspritzung(意为喷射)”,原本指发动机采用效率较好的燃料喷射系统而非化油器,燃料喷射发动机普遍后改为代表主管(Executive)的首字母;冷战时期推出了梅赛德斯-奔驰C系列,其主要竞争对手为捷豹XE、宝马 3系列、雷克萨斯IS及奥迪A4。
北京的梅赛德斯-奔驰大厦,上方的标志正在旋转
历史[编辑]
位于德国总部的Mercedes-Benz博物馆
厂名沿革[编辑]
GLA 200 CDI
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创始人是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这两位德国出身的工程师,但这两个人在世时并未实际见面过。相反的,他们分别创立的车厂在当时是互相竞争的对手。1880年,高转速发动机的概念被发展出来后,欧洲地区的汽车制造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开设。1885年,卡尔·本茨在当时巴登大公国的曼海姆创立了Benz & Cie.车厂。
Mercedes,Emil Jellinek十岁大的女儿
1890年,高特里·戴姆勒也在符腾堡王国境内的康斯塔特(Cannstatt,今日斯图加特市一部分)创立了戴姆勒发动机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简称DMG),而真正创造Mercedes这品牌名称的人,是一位奥地利商人埃米尔·耶里内克(英语:Emil Jellinek)(Emil Jellinek)。Mercedes这品牌名其实是来自他的女儿Mercédès的名字,这名字原本是一个西班牙文里称呼女孩子用的名字,意指“优雅”,但因为当时欧洲普遍流行与法国有关的事物,因此反而是以法文的方式发音。耶里内克原本只是一位DMG汽车的忠实爱用者,他洞悉了刚萌芽的汽车工业无可限量的前景。于是从1898年开始,利用自己在国际金融界的人面与丰富的资金,开始替DMG销售汽车。除此之外他也曾驾驶着DMG的汽车参加了在法国尼斯附近举办的赛车活动,在赛场上他有个绰号叫“梅赛德斯先生”(Monsieur Mercédès),渐渐的,Mercedes这名字变成DMG汽车的昵称。
1914年梅赛德斯-奔驰28/95匹马力
1900年4月,耶里内克与DMG达成一个协议,将原本只是昵称的“Mercedes”正式用来作为新产品的品牌,而搭载的新发动机则用“Daimler-Mercedes”的名称。1900年12月22日,第一辆悬挂Mercedes品牌的新车问世。这辆35匹马力的赛车是出自另外一位德国汽车工业界的重要人物,威廉·梅巴赫之手,当时他是DMG的首席工程师。新车款的登场带给汽车产业非常大的震撼,例如它那划时代的低重心冲压制造钢质车架,轻量化高输出的发动机与蜂巢格状的水箱。这辆Mercedes车的优异表现使得耶里内克手上拿到的订单,很快地就超过了DMG的产能上限。1902年6月23日,“Mercedes”这名字被正式放在该品牌的商标上,同年9月26日正式注册成功。有趣的是,耶里内克在1903年中时申请更改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为Jellinek-Mercedes,他可能是历史上少数以女儿的名字为名的人物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急速通货膨胀,造成许多奢侈品产业、例如汽车厂在销售上的困难,这导致整个产业界的萎缩。虽然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财务状况健全、产品强度不错的车厂仍能度过难关,但难免还是常见到一些如企业合并之类的商业手段被使用。1924年,DMG跟Benz & Cie.合并,企图以生产设计标准化、共同使用销售与广告通路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不过该厂在刚合并的前两年,是以共同管销的方式销售两个不同品牌的车子,直到1926年6月28日两品牌正式合并,新公司改名为Daimler-Benz AG(戴姆勒-奔驰),而产品的品牌则改为今天大家所见到的Mercedes-Benz。
商标沿革[编辑]
虽然DMG车厂已经营运了好几十年,Mercedes也成为知名的汽车品牌,但是一直到1909年为止,DMG都从未拥有过属于自己的商标[2]。在老戴姆勒过世、车厂的营运由他的两个儿子保罗·戴姆勒(Paul Daimler)与阿道夫·戴姆勒(Adolf Daimler)接手后,他们想起父亲曾在1872年至1881年、在另一家著名德国燃气涡轮发动机制造厂道依茨担任技术总监的期间,在一张寄回家中的明信片上画着一个三芒星标志。他们将这三星标志的提案送交车厂的董事会并且立刻被接受。
1909年,三芒星正式注册。1910年,开始出现在毎一辆Mercedes新车的前护柵上。Mercedes的商标原本有三芒星与四芒星两种不同的设计,而且也都有注册,但只有三芒星曾实际被车厂使用在产品上。Mercedes的三芒星象征了DMG创厂人对于未来全球人类的机动化所抱持的远见与野心,三个星芒分别代表着陆上、海上与天上之意[2]。
1916年,商标的造型经过修改多出了一个绘有Mercedes品牌名与四个小星的外环,后者是代表当时车厂拥有的几家工厂。1921年11月,DMG正式申请了环岛内有立体三星标志这商标设计的著作权,并且在1923年8月时正式成为一个注册商标。
1926年6月28日,DMG与Benz & Cie.的完全合并,促成了该商标的又一次设计修改,这次的新商标组合了DMG的三星与Benz的桂冠两个造型元素,商标上的品牌名称也变成Mercedes与Benz共存。目前该车厂所使用的商标,是以1926年的设计逐渐简化之后而成的。
除了品质与性能外,奔驰造车也很重视安全,其工程师Béla Barényi发展出撞击溃缩区等多种汽车安全技术,他个人拥有的专利数甚至超过爱迪生的一倍以上。
1902
1909
1916
1926
1933
1997
2010
2022
现行车系列[编辑]
民用车系[编辑]
现行车型
系列
图片
车体风格
A系列
小型三门&五门前驱掀背车系/四门轿车
B系列
小型五门MPV系
C系列
小型行政轿车系,该车系另有油电版、插电油电版,车体可分为:
四门房车-短轴W206、长轴(中国版)
双门四座轿跑车-硬顶(2008~2011称为CLC系列)C205、软顶(敞篷车)A205
五门旅行车S206
CLA系列
小型四门轿跑车系。等级定位在A系列与C系列之间,该车系另有五门猎跑车款。
CLS系列
中大型四门轿跑车系列,有着双门跑车般流线造型,该车系另有五门猎跑车款。等级定位在E系列与S系列之间
E系列
中型豪华行政轿车系,该车系另有油电版与E-Guard防弹车款,依车门数可分为:
四门房车-短轴W213、长轴(中国版)
双门四座轿跑车-硬顶(1996~2009称为CLK系列)C238、软顶(敞篷车)A238
五门旅行车S213
EQ系列
电动车系,部分是四驱车(例如EQC)
G系列
以军用车辆民用化的三门及五门越野用车系,该车系另有G-Guard防弹车款。2013年起增设6x6民用版本。
GLA系列
小型四门前驱运动型休旅车系。
GLB系列
2019年的新款小型四门前驱运动型休旅车系。
GLC系列
2014年前称为GLK系列,小型豪华五门休闲越野用车系,该车系另有GLC Coupe。
GLE系列
2014年前称为M系列,中型豪华五门休闲越野用车系。该车系另有油电版、GLE Coupe以及ML-Guard防弹车款。
GLS系列
2014年前称为GL系列,大型豪华五门七人座休闲越野用车系。
S系列
大型豪华房车系,品牌旗舰房车。该车系另有油电版、插电油电版以及Mercedes-Maybach S系列,依车门数可分为:
四门房车-短轴W223、长轴V223、加长轴(S600 Pullman Guard防弹车)VV222
双门四座轿跑车-硬顶(1992~2013称为CL系列)C217、软顶(敞篷车)A217
SL系列
大型纯双座轻量化硬顶敞篷跑车系列。
SLC系列
2014年前称为SLK系列,以C系列底盘为基础衍生的小型纯双座硬顶敞篷跑车系列。
V系列
取代R系列与Viano系列,大型多功能商旅车系列,有七人座、八人座和九人座的设定。
AMG GT
Mercedes-AMG GT是继超级跑车SLS AMG之后推出的全新纯双座跑车,不过并非SLS AMG后继车型,其尺码更为入门紧凑的豪华跑车级距,主要竞争对手为Porsche 911 Turbo。该车另有AMG GT S版本,即加强性能版本。
GT系列:2018年全新推出的四门轿跑车,定位介于CLA系列与CLS系列之间。
德国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中的展示车
商用车系[编辑]
梅赛德斯-奔驰Sprinter面包车
Mercedes-Benz Vario 815D货车
Mercedes-Benz Conecto巴士
由台湾华洲汽车打造车身的Mercedes-Benz O500大客车
卡车/挂式卡车
Econic
Axor
Atego
Actros
面包车
Vito
Viano
Vario
Sprinter
巴士
Travego
Tourismo
Tourino
Minibus
Integro
Conecto
OH
OC
Citaro
特殊用途车辆
Unimog(乌尼莫克)
著名车款[编辑]
1885:Daimler riding car-世界第一辆机车。
1886:奔驰专利电机车1号-世界第一辆汽车。
1895:Benz motorized bus-世界第一辆公共汽车。
1900:Daimler 35hp-第一辆命名为梅赛德斯的汽车。
1909:Blitzen-Benz-世界第一辆极速超过 200km/h的闪电奔驰(228.1km/h),记录保持直至1924年。
1928:SSK-经典赛车。
1930:770-"Großer Mercedes",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豪华车,故称大梅赛德斯。
1934:500 K-"K"代表机械增压 (Kompressor),强制进气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1934:W25-"Silver Arrow",经典第一代银箭赛车。
1936:260 D-世界第一辆柴油车。
1936:W125、W125 Rekordwagen-1937年W125夺得Grand Prix大赛冠军。W125 Rekordwagen则设计了更光滑的车身,并将车轮罩在车身内,降低风阻系数,同时搭载725匹马力 V12发动机,1938年1月在德国高速公路上,以极速268英里(432.7km/h),成为当时公路上最速记录。
1938:W195
1939:320A-经典双门跑车,有银箭跑车之称。
1947:170-二战结束,梅赛德斯-奔驰复工,重建战前所设计的170,使其在战前(1936-1939)及战后(1947-1953)均为世界最畅销车款。
1951:300-"Adenauer Mercedes",战后西德首位总理艾德诺所拥有豪华车款。
1952:300SL-1952年利曼24小时耐久赛冠军车款。
1953:Ponton-"Ponton" 车型,著名浮桥车体设计,S系列前身。
1954:300SL-"Gullwing",经典鸥翼车门跑车。
1954:W196 R-第三代银箭赛车,搭载2.5升290匹马力L8发动机,极速305km/h。1954年与1955年13场Gran Prix大赛中获得10个分站冠军、2届车手世界冠军。
1956:190SL-经典SL系列敞篷车的首代车款。
1959:Fintail-"Fintail"车型,当时流行鱼鳍型汽车尾翼设计,S系列前身。
1960:220SE Cabriolet-"Fintail"的双门敞篷车款。
1963:600-"Grand Mercedes",有豪华的梅赛德斯称号。
1963:230SL-"Pagoda"
1964:300 SE rally car
1965:S系列-S系列名称正式定名。
1966:300SEL 6.3
1968:220-新世代轿车,E系列前身。
1969:C111Concept -一款概念车,第一具四转子发动机。
1972:W107 350SL
1974:450SEL 6.9
1977:W123-梅赛德斯-奔驰第一辆旅行车。
1978:300SD-梅赛德斯-奔驰第一辆柴油涡轮车。
1979:500SEL和G系列
1983:190E 2.3–16
1989:AMG Mercedes 190E 2.5-16 EVO II(英语:Mercedes-Benz W201)
1989:300SL, 500SL
1990:500E
1991:600SEL-当时世界最豪华,售价最高的车款之一。
1993:C系列-入门级车款C系列名称正式定名。
1995:C43 AMG
1995:SL73 AMG, 7.3 V12
1996:SLK系列-新创立小型双座硬顶敞篷跑车系列,配备了当时少见的机械自动起闭式硬顶,是此类车顶设计的先驱车种之一。
1997:A系列-新创立小型都会用车,首创三明治夹层式底盘,溃缩式车体设计概念先驱。
1997:M系列-"LSUV",首创运动型多用途车级距,带起休旅车流行车潮。
1998:CLK-GTR-ITC 世界房车锦标赛冠军车市售款。
2004:SLR McLaren-AMG与英国F1车厂 Mclaren 迈凯伦汽车合作的超级跑车,俱有F1赛车类同的车鼻和蝴蝶车门。
2004:CLS系列- "four-door coupé",首创四门轿跑车级距。
2007:BlueTec-柴油洁净能源科技,搭载在E320、GL320、ML320及R320车款上。
2009:SLS AMG-AMG首款独立研发车款,向300SL致敬的超级跑车,俱有复古鸥翼车门设计,。
2013:CLA系列-CLA在风阻系数创下了量产车的新纪录。CLA180BlueEfficiency风阻系数达0.22Cd,比Toyota Prius的0.25Cd更低。
2015:AMG-GT和Mercedes-Maybach S600
2018:奔驰maybach%20g650%20landaulet
梅赛德斯-AMG[编辑]
主条目:梅赛德斯-AMG
AMG本来是一家独立的奔驰专业改装厂。1999年被收购成为子公司Mercedes-AMG,除了负责开发与提供Mercedes-Benz车辆专用的外观、内装、性能与底盘相关的原厂升级套件外,也负责生产与调校各车系最顶级车型,推出包括A45 AMG、E63 AMG、SL65 AMG在内,车身型号中挂有“AMG”之名、搭载大排量发动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的高性能车款。2014年,Mercedes-AMG购入意大利大型重机制造厂MV Agusta25%的股权,但AMG不会干预MV Agusta的自主发展,双方将会在行销上进行跨市场合作,扩大彼此客群。2015年发表自主开发的跑车AMG GT(S)及首款比Mercedes原生车款更运动化,但又比Mercedes-AMG低阶的入门性能车款AMG Sport。首发为代号:W205的C450 AMG 及(C292)GLE 450 AMG Coupe和(W166)GLE 450 AMG。
除此之外,AMG也外卖发动机给一些少量生产的超级跑车厂,例如意大利车厂帕加尼旗下的Zonda、Huayra,英国车厂奥斯顿马丁旗下的DB10等车款。
迈巴赫[编辑]
主条目:迈巴赫
车辆竞技[编辑]
德国房车赛2008赛季梅赛德斯-奔驰赛车,驾驶者为德国车手贝恩德·施奈德(Bernd Schneider)。
米卡·哈基宁驾驶梅赛德斯-奔驰DTM赛车参加德国斯图加特的Stars and Cars表演赛
一级方程式赛车[编辑]
早在1930年代赛车运动的启蒙时期,梅赛德斯-奔驰就已开始涉入格兰披治大赛的领域。在当时主政的纳粹党大力金援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与汽车联盟(今日奥迪车厂的前身之一)等德国汽车品牌的车队,以德国国家代表队(又经常被称呼为“银箭”车队,Silver Arrows)的身份囊括了1932年之后所有的欧洲格兰披治大赛(英语:European Championship (auto racing))(European Grand Prix Championship)冠军。直至二次世界大战前,因为时局动荡而暂时停止对国际性赛车活动的参与。
1950年时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开始举办,而梅赛德斯-奔驰则是在1954年时以“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Benz AG)作为队名重返赛车界,开发出W196赛车(德语:Mercedes-Benz W 196),而1954年赛季半途才离开玛莎拉蒂车队加入梅赛德斯-奔驰的胡安·曼努埃尔·方吉欧则成为该厂旗下第一位F1车手,在1954年7月4日举办的法国大奖赛中首度出赛,并赢得当年的车手冠军。该车队在1955年赛季原本也拥有非常优异的表现,旗下两名最重要的车手方吉欧与史德灵·摩斯轮流拿下5个分站的冠军,但是在1955年6月11日发生的利曼惨剧中,代表梅赛德斯-奔驰参加利曼24小时耐久赛的法国车手皮耶·列文(法语:Pierre Levegh)在高速直线道的末端与对手擦撞失控、撞击路边之后腾空并解体,着火的车体碎片射入直线道末端的观众席,造成列文本人与83名观众死亡,超过百余人受伤。在这次重大的意外之后梅赛德斯-奔驰全面撤出所有的赛车活动,从此从赛道上销声匿迹。
在离开赛车场超过30年之后,梅赛德斯-奔驰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重返F1赛场的布局。一开始时该厂是与英国赛车工程公司伊尔摩(英语:Ilmor)(Ilmor)合作,由梅赛德斯-奔驰提供发动机本体,再由伊尔摩进行调校之后,以伊尔摩的名义成为1991年赛季莱顿房产车队(英语:Leyton House Racing)(Leyton House Racing)的发动机供应商。1992年赛季莱顿房产车队改回原本的马尔齐(March)队名并继续由伊尔摩供应梅赛德斯-奔驰基础的发动机,除此之外伊尔摩也成为泰利尔车队的发动机供应商。
1993年时,梅赛德斯-奔驰扩大对伊尔摩的持股,并且透过其成为索伯车队(Sauber)的实际发动机供应者。虽然在官方名义上索伯车队在1993年赛季中并没有冠名发动机供应商,但该车队的发动机上盖却可以看到“Powered by Mercedes-Benz”的字样。1994年赛季是“梅赛德斯-奔驰”这个名字正式重返F1场上的第一年,这一年除了以车厂本名作为索伯车队的冠名赞助商之外,也透过伊尔摩的名义同时供应发动机给新成立的太平洋车队(英语:Pacific Racing)(Pacific Racing)。
1995年时,由于原本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并获得不错成绩的索伯车队改签下福特作为发动机供应商,梅赛德斯-奔驰转与以英国沃金(Woking)为基地的迈凯轮车队合作,并且在1998年时拿下车队冠军,以及1998及1999两年,芬兰飞人米卡·哈基宁所赢得的车手冠军。2000年,当时梅赛德斯-奔驰的母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买入了迈凯轮集团40%的股份。2008年,迈凯轮车队英国新秀车手路易斯·汉密尔顿夺下车手冠军。
2001年时伊尔摩的灵魂人物、创办人之一的保罗·摩根(英语:Paul Morgan (engineer))(Paul Morgan)因为驾驶古董飞机发生空难而身亡,原经营团队淡出,当时梅赛德斯-奔驰的母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增加持股率至55%而成为绝对大股东,并将该公司更名为梅赛德斯-伊尔摩(Mercedes-Ilmor)。2005年时伊尔摩成为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的独资子公司,并改名成“梅赛德斯-奔驰高性能发动机公司”(Mercedes-Benz High Performance Engines Ltd.),也就是之后的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总成(Mercedes AMG High Performance Powertrains)。2009年开始,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总成同时供应发动机给迈凯轮车队、布朗车队以及印度力量车队。2014年加入供应威廉斯车队。2015年加入供应莲花车队。
2009年戴姆勒集团买下当年的冠军布朗车队后,开始回售手中的迈凯轮持份。2012年,戴姆勒集团已不再拥有迈凯轮任何股份。而梅赛德斯-奔驰和迈凯轮车队的发动机赞助合约则到2014赛季。2015年赛季迈凯轮车队结束与梅赛德斯-奔驰二十年的合作,改采用本田发动机动力。
戴姆勒收购布朗车队后,2010年赛季更名为梅赛德斯GP车队,之后再以旗下高性能改装部门AMG品牌,冠名为梅赛德斯AMG车队。2014年赛季,梅赛德斯AMG车队19个分站中取得18次杆位,12次取下前排1-2起跑位置,16次分站冠军,强势夺得年度车队冠军。旗下车手路易斯·汉密尔顿、尼可·罗斯堡包办了年度车手冠亚军。更创下自1969年F1赛季后,全赛季19个分站中,所有分站杆位的赛车发动机都来自梅赛德斯-奔驰的惊人记录。
房车赛[编辑]
德国房车赛
梅赛德斯AMG DTM车队
HWA车队(HWA Team)
Mücke Motorsport车队(英语:Mücke Motorsport)(Mücke Motorsport)
争议事件[编辑]
中国大陆[编辑]
沥青阻尼片致癌:
2013年3月15日,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报导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与奥迪在内的豪华车品牌车内有可疑异味,而异味的根源是以沥青材料制造的隔音阻尼板,怀疑车厂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在欧洲早已停用20多年、可能散发挥发性一级致癌物的沥青作为阻尼板材料。被提及的车种包括了由戴姆勒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所生产的C系列与E系列车款[3][4]。
几家车厂在知悉此报导之后纷纷进行了内部测试并发布澄清讯息。车厂方面的发言主要提及中国制造的几款新车所使用之沥青阻尼片的材料与其他国家生产的新车相同,并且也符合欧美各国的环保材料规定。问题的症结在于报导中误把阻尼片中的沥青以为是挥发性较高、具有毒性的焦油沥青(coal tar pitch volatiles),但车厂实际使用的是蒸馏温度高达摄氏400度、挥发性与毒性极低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SBS Modified Bitumen),后者属于石油沥青(petroleum asphalt)一类。针对此争议,各车厂分别提出希望中国政府能将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从推荐性指南升级成强制性法规、让车厂得以依法选择材料、通过检测避免争议的意见。除此之外,各车厂虽然提出澄清,但此报导是否会造成中国制造的外国品牌新车之销售冲击,也是另一个不确定因素。[5][6]
反垄断调查:
2014年8月5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人员查访了奔驰驻上海办事处进行反垄断调查,多名奔驰高阶主管被约谈,调查人员也查扣了多台计算机。[7]
高阶主管辱骂中国人:
2016年11月20日,奔驰汽车驻中国德籍高管Rainer Gaertner在北京顺义一别墅小区,和小区就停车问题发生纠纷,骂道:“我来中国一年了。到这里我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们中国人都是杂种(狗娘)养的!”,其后还向围观群众喷洒辣椒水,导致一人眼睛受伤。Rainer Gaertner后遭免职。[8]
达赖引语广告:
2018年2月6日,奔驰在Instagram上发布一则引用西藏流亡政府精神领袖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引语“从不同角度审视境遇,你的视野会更广阔”的广告后,遭到中国网民强烈反对,自行删帖子并道歉[9]。奔驰中国分公司在新浪微博发布的致歉声明回避了“达赖喇嘛”字眼,也没有开放留言讨论[10]。
定速巡航失灵:
主条目:奔驰失控事件
2018年3月14日晚,河南通往陕西的连霍高速发生奔驰巡航定速失灵120km/h高速通过收费站事件,2019年4月15日,车主薛立山于新浪微博表示将于一个礼拜时间内正式起诉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11]
新车未离店就坏不予退换:
主条目:西安奔驰新车漏油维权事件
2019年3月22日,客人薛春艳在奔驰西安利之星4S店(母公司利星行曾为奔驰中国最大的股东[12][13])购买奔驰轿车,提车时还没开出店面发现仪表盘报错,检修后确定发动机漏油。在之后的15天内反复检修争论,该店方案从退款、换车变成只能换发动机。[14]4月9日车主再次赴店维权并向工商部门投诉。工商和质监机构分别前去了解,店当晚答复确有此事但已协商好,双方签订处理协议但具体方案不方便透露。[15]4月11日,车主9日在4S店维权的视频被大量转发。[16]12日薛春艳称根本没达成任何协议,都是奔驰官方或4S店发布假新闻。[17]4月13日,车主与调查组见面,进一步提出了维修期间没有给车主配备用车、买车时被欺瞒强刷金融服务费1.5万人民币且没开发票等问题,并提出八点诉求。[18][19]并表明自己是读书十多年的硕士,并非没受教育者,但此次事件让她发现即使是如此形象高端的大公司,不用闹的也无法伸张权利。[20]4月14日,西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西安市场监管部门已责成利之星4S店尽快落实退车退款事宜,同时通报称,西安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利之星4S店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对利之星4S店涉嫌质量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对涉事车辆进行依法封存,并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检测;对利之星4S店负责人行政约谈,并要求该店通知奔驰中国公司协助进行调查[21]。新华社于微博发文为此事件批判奔驰[22][23]。
参见[编辑]
德国主题
梅赛德斯-AMG(Mercedes-AMG)
梅巴赫(Maybach)
司麦特(Smart)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 BMW Overtakes Mercedes-Benz as Top-Selling Luxury Brand in U.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12年1月6日 [2012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0日) (英语).
^ 2.0 2.1 The history behind the Mercedes-Benz brand and the three-pointed star. Daimler AG. 2008年4月17日 [200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英语).
^ Asphalt danger in luxury vehicles. 中国网. 2013年3月20日 [2013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8日) (英语).
^ 央视315曝光:奔驰宝马奥迪等名车用致癌沥青材料做阻尼. 中国网江苏频道. 2013年3月19日 [2013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26日) (中文(中国大陆)).
^ 奥迪宝马奔驰陷“沥青门” 本土豪车恐收缩. 雅虎汽车. 2013年4月1日 [2013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27日) (中文(中国大陆)).
^ 奔驰宝马等豪车现怪味:沥青阻尼片盛行中国20多年. 新浪财经. 2013年3月27日 [2013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7日) (中文(中国大陆)).
^ 上海办事处高管突遭约谈 奔驰证实正在配合调查. [201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0).
^ 罵中國人都雜種 賓士駐陸高管遭開除.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 梅賽德斯-奔馳就社交媒體廣告引用達賴話語致歉. 华尔街日报. 2018-02-07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 【玻璃心】廣告引用達賴喇嘛談話 賓士忙發道歉聲明. 苹果日报 (台湾). 2018-02-06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 “巡航失控”车主将起诉奔驰!称去年以来故障不断,还遇刹车失灵.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 西安奔驰车主哭诉维权,卖奔驰的利星行是一个什么样的庞然大物?. http.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 利星行被削权 奔驰中国股权变动的背后_网易汽车. auto.163.com.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 李涛; 戴幼卿. 张翟 , 编. 网曝女子买新奔驰未出门店漏油 4S店称已妥善解决. 北京青年报 (杭州网). 2019-04-11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并没有解决!“哭诉奔驰”女车主继续维权,官方介入. 陕西都市快报 (新浪财经). 2019-04-13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王瑞文. 李劼 , 编. 西安一女子买奔驰未开出店遇漏油维权 客服称已解决. 新京报. 2019-04-11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2).
^ 杨蓓蕾 (编). 最新!"西安奔驰维权"事件女车主现身:很失望,事情未解决!. 陕西都市快报 (华商网). 2019-04-12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吴荣奎; 张彤; 王瑞文; 孙晓萌; 陈小兵. 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 自称被要求付15200元服务费. 新京报 (新浪新闻). 2019-04-14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辛倬. 刘伟 , 编. 女车主与调查组首次见面 提出八点诉求. 西安网. 2019-04-13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 新浪新闻.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西安责成4S店尽快退车退款,女子拒绝.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2019年4月14日 [2019年4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4日).
^ 新华网评奔驰漏油事件.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 新华网评"西安奔驰车事件":买辆车而已 怎么这么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2019-04-15
来源[编辑]
A star is born. Daimler AG. 2009年5月24日 [2009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1) (英语).
延伸阅读[编辑]
Adler, Dennis. Daimler and Benz: The Complete History - The Birth And Evolution of The Mercedes-Benz.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6. ISBN 0060890266.
Appel, Holger; Hein, Christoph. Der DaimlerChrysler-Deal [The DaimlerChrysler Deal] updated and expanded. München: Wilhelm Heyne. 2000. ISBN 345316508X (德语).
Barthel, Manfred. Daimler-Benz: die Technik [Daimler-Benz: The Technology]. Mainz: v. Hase & Koehler. 1986 [2021-11-09]. ISBN 37758111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德语).
Becker, Alfred. 100 Years of Motor-Cars: Daimler Benz 1886-1986: A Birthday Magazine. Stuttgart: Daimler-Benz. 1986. OCLC 220449416.
Daimler AG. Daimler Chronicle. Göttingen: Steidl Verlag. 2012. ISBN 9783869309835.
Dallison, Ken. The First Century: Portraits in Celebration of the Daimler-Benz Centennial, 1886-1986. Montvale, NJ, USA: Mercedes-Benz of North America. 1986. ISBN 0936573007.
Grässlin, Jürgen. Das Daimler-Desaster: Vom Vorzeigekonzern zum Sanierungsfall? [The Daimler Disaster: From a model company to a restructuring case?]. München: Droemer. 2005. ISBN 3426272679 (德语).
Gregor, Neil. Daimler-Benz in the Third Reich. New Haven, CT, USA;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300072430.
Hamburger Stiftung für Sozialgeschichte (编). Das Daimler-Benz-Buch: Ein Rüstungskonzern im "Tausendjährigen Reich" [The Daimler-Benz Book: An armaments company in the "Thousand Year Reich"]. Nördlingen, Germany: Delphi Politik / Greno. 1987. ISBN 3891909500 (德语).
Hirschel, H. 100 Jahre Automobil Daimler-Benz 1886-1986 [100 Years of Daimler-Benz Automobiles 1886-1986]. Mercedes-Benz in aller Welt. Zeitschrift für die Freunde des Hauses Daimler-Benz, no. 199. Stuttgart-Untertürkheim: Daimler-Benz. 1986. OCLC 472985331 (德语).
Hoppe, Heinz C. Serving the Star Around the World: the "Simple Life" in East Prussia to the Daimler-Benz Board of Management. München: Südwest Verlag. 1992 [2022-05-02]. ISBN 3517013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Kimes, Beverly Rae. The Star and the Laurel: The Centennial History of Daimler, Mercedes, and Benz, 1886-1986. Montvale, NJ, USA: Mercedes-Benz of North America. 1986 [2021-11-09]. ISBN 0936573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Kruk, Max; Lingnau, Gerold. 100 Jahre Daimler-Benz: das Unternehmen [100 Years Daimler-Benz: The Firm]. Mainz: v. Hase & Koehler. 1986 [2021-11-09]. ISBN 37758111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德语).
Maier-Leibnitz, Heinz (编). Zeugen des Wissens: aus Anlass des Jubiläums "100 Jahre Automobil" 1886 - 1986 [Witnesses of Knowledg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100 years of the automobile" anniversary 1886-1986]. Mainz: v. Hase & Koehler. 1986. ISBN 3775811117.
Vlasic, Bill; Stertz, Bradley A. Taken for a Ride: How Daimler-Benz Drove off with Chrysler.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2000. ISBN 0688173055.
Waller, David. Wheels on Fire: The Amazing Inside Story of the DaimlerChrysler Merger rev. and updated. London: Coronet. 2001. ISBN 0340770376.
Walz, Werner; Niemann, Harry. Daimler-Benz: wo das Auto anfing [Daimler-Benz: where the car began] 6th. Konstanz, Germany: Verlag Stadler. 1997. ISBN 3797703643 (德语).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Mercedes-Benz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梅赛德斯-奔驰
官方网站
梅赛德斯-香港制作视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梅赛德斯-奔驰 官方的X(前Twitter)账号
梅赛德斯-奔驰 官方的Instagram账户
梅赛德斯-奔驰的新浪微博
查论编客车制造商加拿大
Girardin Minibus (Micro Bird)(英语:Girardin Minibus)
Grande West(英语:Grande West Transportation Group)
GreenPower Motor Company(英语:GreenPower)
Lion Bus(英语:Lion Bus)
New Flyer Industries Group-New Flyer(英语:New Flyer)
Nova Bus(英语:Nova Bus)VB
Prévost(英语:Prevost Car)VB
美国
Blue Bird(英语:Blue Bird Corporation)
戴姆勒巴士北美(英语:Daimler Buses North America)DAG-Orion(英语:Orion International)
戴姆勒卡车北美(英语: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DAG-Thomas(英语:Thomas Built Buses)
EPV(原新西兰Designline)
福莱西宝/Flxible
福特
Gillig Corporation(英语:Gillig Corporation)
Rapit Transit Series(英语:Millennium Transit Services)
Navistar International(英语:Navistar International)(原International(英语:International Harvester))-IC Bus(英语:IC Bus)
美西艾/MCINF
NABI(英语:North American Bus Industries)NF
Proterra(英语:Proterra, Inc)
REV Group(英语:REV Group)
Champion(英语:Champion Bus Incorporated)
Collins(英语:Collins Industries)
ElDorado_National(英语:ElDorado_National)
Goshen Coach(英语:Goshen Coach)
Stallion(英语:Stallion Bus and Transit Corp.)
Trans Tech(英语:Trans Tech)
Van Con(英语:Van Con)
墨西哥
DINA(英语:DINA S.A.)
巴西
Agrale(英语:Agrale)
CAIO Induscar(葡萄牙语:CAIO Induscar)
Comil(英语:Comil)
Mascarello(英语:Mascarello Carrocerias de Ônibus)
Marcopolo(英语:Marcopolo S.A.)
Neobus(英语:Neobus (巴西))
大众卡客车(英语:Volkswagen Caminhões e Ônibus)MAN
西班牙
Ayats(英语:Ayats)
Beulas(英语:Beulas)
Indcar(英语:Indcar)
伊利萨尔/Irizar
Noge
塔塔西班牙/Tata Hispano(英语:Tata Hispano)Tata
葡萄牙
Salvador Caetano(英语:Salvador Caetano)
英国
亚历山大丹尼斯/ADL
柏斯敦/Plaxton
利兰VB
AEC(英语:Associated Equipment Company)
亚比安
戴姆勒(英国)
佳牌/Guy(英语:Guy Motor)
沃克斯豪尔-Bedford(英语:Bedford Vehicles)
都城嘉慕威曼/MCW
OptareAL
莱特巴士/Wright
法国
依维柯巴士/Iveco BusIveco (原伊萨客车/Irisbus)
Heuliez(英语:Heuliez Bus)
雷诺卡车VG
比利时
范胡尔/Van Hool
VDL JonckheereVDL
荷兰
VDL集团-VDL巴士
伯克霍夫/Berkhof
VDL Bova(英语:VDL Bova)
德国
戴姆勒集团-EvoBus(英语:EvoBus)
Cobus(英语:Contrac Cobus)SC
梅赛德斯-奔驰
赛特拉(英语:Setra)(原凯斯鲍尔)
大众集团-曼恩集团
曼恩商用车
尼奥普兰
意大利
Barbi(英语:Carrozzeria Barbi)
Industria Italiana Autobus(意大利语:Industria Italiana Autobus)
Menariribus
Padane
希腊
ELVO
瑞士
Carrosserie Hess(英语:Carrosserie Hess)
奥地利
斯泰尔/Steyr
瑞典
斯堪尼亚VW
沃尔沃集团
沃尔沃巴士
波兰
AMZ-Kutno(英语:AMZ-Kutno)
Autosan(英语:Autosan)
Jelcz
索拉瑞斯/Solaris
Solbus(英语:Solbus)
捷克
依维柯捷克(英语:Iveco Czech Republic)(原克罗莎/Karosa(英语:Karosa))
SOR Libchavy(英语:SOR Libchavy)
匈牙利
伊卡鲁斯Iveco
塞尔维亚
Ikarbus(英语:Ikarbus)
罗马尼亚
Astra Bus(英语:Astra Bus)
白俄罗斯
Belkommunmash(英语:Belkommunmash)
明斯克汽车厂(MAZ)(英语:Minsk Automobile Plant)
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MZKT)-Neman(英语:Neman (bus))
乌克兰
博格丹集团/Bogdan Corp.(英语:Bogdan corporation)
博格丹/Bogdan(英语:Bogdan (bus))
切尔尼戈夫汽车厂/ChAZ(英语:Chernihivskyi Avtobusnyi Zavod)
利沃夫汽车厂/LAZ(英语:Lviv Bus Factory)
俄罗斯
高尔基汽车厂/GAZ
GolAZ(英语:GolAZ)
库尔干汽车厂/KAvZ(英语:KAvZ)
利基诺-杜廖沃汽车厂/LiAZ(英语:LiAZ (Russia))
PAZ(英语:Pavlovo Bus Factory)
卡马汽车厂/KAMAZ-涅夫捷卡姆斯克汽车厂/NefAZ
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厂/UAZ(英语:UAZ)
伏尔加巴士/Volgabus(英语:Volgabus)(原Volzhanin)
土耳其
BMC(英语:BMC (Turkey))
Güleryüz(英语:Güleryüz)
Karsan(英语:Karsan)
Otokar(英语:Otokar)
TEMSA(英语:TEMSA)
埃及
商用车生产公司/MCW(英语:Manufacturing Commercial Vehicles)-MCW巴士(英语:MCV Bus and Coach)
阿塞拜疆
占贾汽车厂(英语:Ganja Auto Plant)
印度
Ashok Leyland(英语:Ashok Leyland)
戴姆勒印度商用车/BharaBenz(英语:BharaBenz)
Eicher(英语:Eicher Motors)
Force
印度斯坦/Hindustan
马恒达-马恒达卡客车/Mahindra Truck and Bus(英语:Mahindra Truck and Bus Division)
SML五十铃(英语:Swaraj Mazda)
塔塔汽车
塔塔大宇商用车/Tata Daewoo
Tata Marcopolo(英语:Tata Marcopolo)Tata(51%)+Mp(49%)
巴基斯坦
Ghandhara Industries(英语:Ghandhara Industries)
Ghandhara Nissan(英语:Ghandhara Nissan)
Master(英语:Master Motors)
Hinopak(英语:Hinopak Motors)
伊朗
伊朗霍德罗/Iran Khodro(英语:Iran Khodro)
Saipa(英语:Saipa Diesel)(原Iran Keveh)
中国大陆
中国兵器-北方尼奥普兰
北汽集团
福田欧辉
京通
京华
常州长江
长江福莱西宝
齐鲁
一汽集团-一汽客车
解放
远征
太湖
蜀都
五龙电动车
比亚迪
长沙比亚迪
大连比亚迪
南京比亚迪
西安比亚迪
恒通
南骏-四川现代
曙光汽车-黄海
东风
超龙
东湖新能源汽车
扬子江
沂星
杭州长江
五洲龙
佛山飞驰
新福达
桂林大宇DW-万象大宇DW
银隆新能源-广通汽车
中兴智能汽车
中国重汽-豪沃
广汽集团-广汽比亚迪
江淮汽车
安凯
江淮
青年
潍柴-亚星
维特思达.
厦门丰泰澳大利亚BCI(英语:BCI Bus)生产部门
百路佳
江铃晶马
福汽集团-金龙汽车
苏州金龙海格/“小金龙”
厦门金旅
厦门金龙“大金龙”
中通
西域
力帆
牡丹
建康
开沃新能源汽车
南京金龙原东宇客车
西沃
安源
长安汽车-保定长安客车
四川丰田CA(50%)+To(50%)
奇瑞汽车-奇瑞万达
少林
申龙
源正
川汽集团-野马
上饶
上汽集团-申沃VB
陕汽集团-欧舒特
中车电动原南车时代
金马BYD
盐城中大
中大
金陵
常隆
舒驰
滁州扬子
友谊
宇通
紫琅
威驰腾
台湾
成运汽车
沃德
金龙汽车制造
立凯电/Aleee
三阳工业/SYM
顺益关系企业-裕益汽车
华洲汽车/GMI
香港
亚洲
中港
捷联
韩国
大宇
现代汽车集团
现代
起亚Granbird
KG Mobility
日本
五十铃
三菱扶桑卡客车DAG
斯巴鲁
本田
铃木
马自达
日产
丰田
日野To(50.1%)
UD卡车VG
马来西亚
彭顺国际-顺丰车身/Gemilang
HICOM(英语:HICOM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SHL Coach
澳大利亚
BCI Bus(英语:BCI Bus)
Bustech(英语:Bustech)
Coach Concepts(英语:Coach Concepts)
Coach Design(英语:Coach Design)
英联邦航空器公司/Comair(英语:Commonwealth Aircraft Corporation)
Custom(英语:Custom Bus)
PMCSA(英语:Pressed Metal Corporation South Australia)
Denning Manufacturing(英语:Denning Manufacturing)
Express Coach Builders(英语:Express Coach Builders)
P&D Coachworks(英语:P&D Coachworks)
RFW(英语:RFW)
Stewart & Sons(英语:Stewart & Sons)
傲群/VolgrenMp
新西兰
(Designline见美国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Vehicles/EPV)
(部分地区通行的)译名/原名 · 已结业或不再生产客车
ALAshok Leyland(英语:Ashok Leyland)子公司
· BYD比亚迪子公司/合资公司
· CA一汽集团子公司/合资公司
· DAG戴姆勒集团子公司
· Iveco依维柯子公司
· MAN曼恩集团子公司
· MM马恒达汽车子公司
· MpMarcopolo(英语:Marcopolo S.A.)子公司/合资公司
· NFNew Flyer Industries Group 子公司
· SCSalvador Caetano(英语:Salvador Caetano)合资公司
· Tata塔塔汽车子公司/合资公司
· To丰田汽车子公司/合资公司
· VDLVDL集团子公司
· VB沃尔沃巴士子公司/合资公司
· VG沃尔沃集团子公司
· VW大众集团子公司
· DW大宇巴士子公司/合资公司
查论编 德国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
德国经济
德国交通
公司德国汽车制造商列表(英语:List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of Germany)
宝马
宝马 i(英语:BMW i)
宝马 Motorrad(英语:BMW Motorrad)
宝沃
戴姆勒
梅赛德斯-奔驰
赛特拉(英语:Setra)/艾瓦客车(英语:EvoBus)
斯玛特
迈巴赫
Gumpert(英语:Gumpert)
克劳斯-玛菲
莱茵金属
RMMV(英语:Rheinmetall MAN Military Vehicles)
大众集团
奥迪
曼恩
RMMV(英语:Rheinmetall MAN Military Vehicles)
保时捷
大众汽车
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英语: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
外资
Ford of Europe(英语:Ford of Europe)
Ford-Werke(英语:Ford Germany)
Iveco Magirus(英语:Magirus)
欧宝
Hyundai Europe(英语:Hyundai Motor Europe GmbH)
德国已关闭汽车制造商(英语:List_of_automobile_manufacturers_of_Germany#Former_manufacturers)
Auto Union
DKW
霍希
NSU车厂
漫游者
卫星 (轿车)
Hansa(英语:Hansa (car))
[Goliath(英语:Goliath (company))
North German Automobile and Engine(英语:North German Automobile and Engine)
Artega Automobile(英语:Artega Automobile)
Fuldamobil(英语:Fuldamobil)
Goggomobil(英语:Goggomobil)
零配件
ATR
Behr
博世
Blaupunkt(英语:Blaupunkt)
ETAS Group(英语:ETAS Group)
BBS
Bühler Motor(英语:Bühler Motor)
大陆集团
Dräxlmaier Group(英语:Dräxlmaier Group)
Dürr AG(英语:Dürr AG)
格特拉克
海拉(英语:Hella (company))
Hermann Peters(英语:Hermann Peters)
KSPG(英语:KSPG)
Löwe Automobil(英语:Löwe Automobil)
马勒(英语:Mahle_GmbH)
Mann+Hummel(英语:Mann+Hummel)
Petri(英语:Petri AG)
舍弗勒
福伊特
采埃孚
ZF Sachs(英语:ZF Sachs)
跑车与改装车
Abt Sportsline(英语:Abt Sportsline)
AC Schnitzer(英语:AC Schnitzer)
阿尔宾娜
Audi Sport
梅赛德斯-AMG
Bitter(英语:Bitter Cars)
巴博斯
宝马M
卡尔森
G-Power(英语:G-Power)
Gemballa(英语:Gemballa)
Hartge(英语:Hartge)
Je Design(英语:Je Design)
Koenig Specials(英语:Koenig Specials)
劳伦士
Mansory(英语:Mansory)
Opel Performance Center(英语:Opel Performance Center)
PPI Automotive Design(英语:PPI Automotive Design)
Rieger Tuning(英语:Rieger Tuning)
Ruf Automobile(英语:Ruf Automobile)
Steinmetz Opel Tuning(英语:Steinmetz Opel Tuning)
服务
Daimler Financial Services(英语:Daimler Financial Services)
梅赛德斯-奔驰银行
席克斯特租车
相关主题
全德汽车俱乐部
AMI Leipzig(英语:Auto Mobil International)
ASAM(英语: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sation of Automation and Measuring Systems)
德国房车大师赛
德国国际车展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纽博格林赛道
已关闭的公司与品牌用斜体显示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FAST
各地
西班牙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捷克